close

【參加演講後心得與筆記分享】

2018/8/15(三) 下午參加了一場由Alpha萬豐人力資源舉辦的演講,主題是【擁抱AI.贏向未來】『人工智慧產業化在台灣:如何跨出第一步?』

主講人:陳昇瑋 博士(現任: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、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、玉山金融控股公司科技長、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、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、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執行長。)

演講的重點:

一、機器學習:什麼是機器學習?它是「讓電腦從經驗裡面萃取規則」的演算法。現代人所知悉的人工智慧(AI)定義相當廣泛,但細部來看,最核心的技術為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,讓機器在後續作經驗學習後做出對應。至於為何AI在近2年成為最夯話題,主因是電腦的運算速度較過去提升數百倍、數千倍之多,讓機器可大量運算並學習,AI才成真。

陳博士提到,2016年Alpha Go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,引起各界震驚,更為其AI技術打開知名度。而後續該團隊更打造了Alpha Zero,超越之前所有圍棋、象棋、將棋的AI(包括Alpha Go)與人類,關鍵在於Alpha Zero是純計算的程式,純粹讓機器相互學習,取代人類數百年的切磋與計算。但為何沒人在做其他的棋類AI?因為光是Alpha Go就需要20億元的研發成本,Alpha Zero又更多,「這不是一家遊戲公司可負擔的,必須是世界級大企業才能做到。」(另參考原文網址: 大數據資料只是AI原料 陳昇瑋: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在深度學習 | ETtoday財經 | ETtoday新聞雲)

二、AI包含了最核心的技術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,也就是多層感知機技術(MLPs);而第二層技術為表徵學習(Representation Learning),指的是讓機器做淺薄的自動記錄;第三層則為機器學習,就是讓機器自行做邏輯迴歸分析;而涵蓋所有相關技術的叫做AI,讓機器在經驗學習中自動找到最好的對應函式,或者說最像人類的對應方式。

三、人工智慧的演進:人類史上第一波的人工智慧浪潮是在1950年到1970年,試著用邏輯推理,但是後來發現沒有辦法把所有的推理原則寫進電腦。第二波是知識表達,後來發現沒有辦法把我們對宇宙的所有知識寫進電腦裡面,因為我們還有很多特例、很多情境的考量。

第三波的人工智慧浪潮:講的是機器學習,這一波人工智慧跟前兩波差別最大在於我們放棄教電腦規則,讓他自己學。即使人類懂很多事情,但是不要跟電腦講你怎麼做的,我們就是寫一個機器學習的演算法。如果你要讓電腦學會人在講什麼話,你只要給它很多資料,讓它使用這個演算法去找到規則,之後再用這個規則自己來判斷。

四、現代的機器學習演算法非常的複雜,例如做人臉辨識,以前如果是人類想像要教電腦去看兩眼之間距離、人中的高度、嘴唇的寬度等,但是現代的機器學習演算法非常複雜,這麼複雜的規則,缺點就是人類沒有辦法解釋,但是問題是它非常的準,比以前用第一波、第二波人工智慧、人類想盡辦法寫出來的規則更準。

機器學習主要的類型:監督式學習、非監督式學習、半監督學習與增強式學習。

五、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技術可以應用在做很多方面,可以做到人與物與行為之間的辨識,然後可以做到人臉辨識、眼底視網膜病變的偵測、用病理切片來找到癌細胞的位置,比病理學家做的結果準得多。沒有一個行業你找不到充滿潛力的人工智慧應用,所以我們是處在一個非常關鍵、非常讓人興奮的時代。

六、台灣現階段發展AI遇到的問題:(1)缺乏人才,缺有經驗的人才。(2)有了人才之後你的資料準備好了嗎?機器學習就是需要資料,資料沒有準備好,有人才是沒有用的。(3)有時候根本找不到問題,工程師沒有理解整個集團的全貌,不知道真正關鍵的問題在哪,他只能解決他面前機器的問題。(4)最後一個大問題就是產學落差,懂得機器學習、有十年經驗以上的人,統統都在學術界,但是產業界與學術界中間,只有一條微弱的產學合作,其實不夠,沒有辦法幫他們的能力貢獻出來。

七、台灣適合應用AI的領域:
(1)瑕疵檢測:製造業每一家公司都有一堆人,從幾十人到幾百人,用眼睛在看他的半成品跟成品中間有沒有瑕疵,不管是金屬表面的瑕疵,或是做玻璃、印刷電路板、IC組裝、或是牛仔布染色的瑕疵,因此非常適合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問題。

(2)自動流程控制:只要有機器就會有參數,只要有參數就需要人來調,但是我們用人來調其實會調不好。例如某一個化工業的製程,落到某個範圍之間的叫良品、這段範圍叫良率。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機器學習來調整參數,良率就可以到98%。

(3)預測性維護:在生產線運作時,我們不希望機器在製造到一半的時候壞掉,所以我們要提前知道機器會不會壞掉,另外還有耗材的問題,我們不希望耗材太早換掉,因為太早換掉是浪費,太晚換掉良率就降低。要如何預測什麼時候耗材會剛剛好壽命結束,才不會產線停擺。

(4)原料組合最佳化:只要是製造業都會遇到原料的問題,一個產品一定是多個原料組成的,像染整業都會遇到一個問題,客戶要這個顏色,但我有一百支染料,要挑出其中哪三支;那每支多少濃度,調出來才能剛剛好就是這個顏色。從前的方法就是用軟體模擬加上老師傅的經驗,但現在用機器學習,成功率可以在一、兩個月內把它提升到95%。

八、AI不是萬能:AI只能用在有模擬器的地方,也只能適用在封閉的系統中,對於在開放的系統,尤其有沒有明確的答案時,AI完全派不上用場,例如:怎麼教育小孩、是否應該投入新市場、創業是否會成功等等,這類的問題,沒辦法用AI處理,至少目前這部分沒辦法用機器去做深度學習。

心得:聽完這場演講後,讓我獲益良多,同時也讓我回憶起李開復先生2017年在台大畢業演說全文「AI 的時代」中的一段話:「在 AI 大量取代重複性、簡單性工作的時候,被取代的人怎麼辦呢?我認為工作結構金字塔的基層,80-90%的就業機會將是:人與人之間的服務業,這群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黏著劑:服務、參與、聯繫、情感。這些都是 AI 不能做的。當未來人有了更多的時間,人們會希望能有更貼心又有人情味的服務,和真正用心做出來的產品與服務。」

arrow
arrow

    艾倫.李-職涯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