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view(面談)─其實是企業與求職者,雙方站在平等的基礎上,相互觀察與瞭解的過程
求職的過程不外乎包含投遞履歷與參加面試,面試在國外叫做interview,國內習慣叫做「面試」。我覺得英文的用法比較貼切,因為Interview這個字是由inter+view 組合來成的,inter有相互的意思,view是看/觀察的意思,所以interview的含義應該翻譯為「面談」,雙方站在平等的基礎上,相互觀察與瞭解的過程。
然而國內習慣用「面試」一詞,感覺起來像是一種求職者為了要爭取一份工作,所經過的考試,求職者與企業之間並非立足在一個平等的地位。但是在現在人求事、事也求人的職場供需環境,雙方其實是處在一個平等的立場,無論是應徵工作者或者徵才企業,都在interview的過程來評估對方是否合適。
對於應徵工作者而言,參與面談的主管,大多時候是你未來的直屬主管,所以我很贊同最近在104職涯社群裡有篇文章「面試中最重要的事-面試你的主管」作者的觀點,鼓勵應徵工作者應該在面談的時候,把握機會好好觀察或提問面試的主管,因為這個主管也代表了這個團隊的水準與素質,無形中也反映了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。
除了在面談過程中觀察主管的言談之外,建議應徵者也應該把握難得到公司面談的機會,利用面談前後的零碎時間,好好觀察這間公司,這方面的心得,可以參見我先前分享的文章「把握面試的等待空檔,從細微處觀察公司。」在此就不多贅述了。
另外從企業徵才的角度來說,企業中各部門在招募各類職缺時,部門主管也應該審慎指派資深的管理階層來擔任面談的工作,因為「資深」的主管理應瞭解企業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文化與核心價值,也更清楚這個職務在組織中的功能、職掌與團隊中扮演的角色,進而才能夠判斷出應徵者的專業能力、經歷、人格特質、態度與職涯規劃方向,是否能符合部門/組織之短、中期的工作目標與任務需求,並更進一步協助企業長期策略發展而相互共同成長。
所以代表公司參與interview的主管,必須要隨時提醒自己,不僅是在找部屬,無形中也代表這家公司的品牌與形象,因此無論是否找到合適的人才,每一次的面談過程,都是塑造「雇主品牌」的最佳時機,也是提供應徵工作者最佳面談體驗的機會。